提要
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的概念,并在202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: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,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而教育、科技与人才则是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,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、人才培养模式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。在雅安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,市委书记夏凤俭进一步指出,要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,深化川西教育中心建设,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本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,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,来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。
优化本土学科建设是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。优化本土学科建设作为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,其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,培育符合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的高素质人才,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其重要意义包含以下两点:一是对接地方发展需求。优化本土学科建设,关键在于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,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。通过深入分析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,高校可以精准定位,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。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,还能提升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,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二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优化学科建设不仅是高校内部的调整,更是高校、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。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,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,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,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,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提升教育质量,形成良性循环,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强化在地人才培养是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。人才是地方发展的核心资源。在知识经济时代,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。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,离不开高素质、专业化人才的支撑。因此,强化在地人才培养,为地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,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减少人才流失,增强地方认同感。强化在地人才培养,不仅能提高人才对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还能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。这有助于避免地方人才资源的浪费,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通过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家乡,为地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。提升地方创新能力。创新是推动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。强化在地人才培养,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。通过开设创新课程、举办创新竞赛、建立创新实验室等措施,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,为地方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。
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。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、终身学习的社会形态,它强调知识的持续更新和个体能力的不断提升。这一概念的提出,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。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到来,知识更新速度加快,终身学习和持续学习已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新质生产力,作为基于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形态,具有创新性、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。其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不断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,更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。因此,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布局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。
优化本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,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,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。通过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、强化在地人才培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措施,雅安开放大学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。并在未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,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同时,还将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,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。
(作者系雅安开放大学在职党支部书记)